关于当前P2P行业的一些乱象,我在这里不想过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互联网金融(P2P)乱象与机遇》)。今天我想重点和大家分享几个数据。
第一,目前跑路的几百家网贷平台,无一例外是资金池模式,没有一家是实行了资金独立托管的(托管未必就是清白,但是不托管一定是存在巨大风险的);
第二,几乎所有跑路平台都是收益都在18%-40%范围的。
第三,目前国内的P2P平台,有超过80%其实是自融平台;
所以今天就从上面三个数据说起,谈谈我的感悟:
认真判断资金是否真正托管 不要被宣传混淆
所谓资金托管,就是平台不经手投资人的资金,所有的资金往来完全都由第三方具备资质的支付平台去实现,这样就有力地避免了平台“资金池”和卷钱跑路的可能性。那么如今绝大多数平台都会标榜自己是资金托管,作为投资小白,又该怎样去判断其真实性呢?
其实资金支付有三种形式:纯通道模式、分账模式和托管型账户模式。第一种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其实仅仅只是作为了支付通道而已;第二种只是主账户管理众多子账户,其实对资金流行没有实质性的监控;第三种是指为投融资双方设置虚拟账户,实现点对点的资金流动监控。这样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托管型账户模式才接近真正意义上的“资金托管”,不少P2P平台在宣传时往往混淆三者。
看清风控模式才是关键 不要被高利率冲昏头脑
尽量不要碰那些收益在18%以上。众所周知高利率的背后一定是融资人要承担高额的利息,如果平台风控环节做得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融资人违约,造成呆账坏账。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平台一定是对风控有很强的敬畏心的。而作为投资人一定要看清平台风控模式以及风控环节的透明度。很多平台大肆宣讲其风控多么完善和健全,但在项目中我们却无法看到风控环节的透明展示,这就隐藏着借款人信息虚假的风险。
鉴别自融平台 减少投资风险
P2P平台自融模式在资金流向上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他们大多会拿着投资人的钱给自己企业输血补充流动资金,且拿着供销合同或者抵押物放在线上平台给客户参考。这些所谓的供销合同或者抵押物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风控系统。这样一来,客户的资金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同样很有可能导致不能如期返还本息。
要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属于自融也很简单。自融平台由于发布的一般都不是真正标的,标的材料不完善,或者资料存在一些不真实,通过查看借贷合同、抵押合同、打款凭证等基本是可以发现的。另外一般自融平台借款人不会太多,单个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却很高,并存在几个账号不断循环借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