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定建设工程企业、施工现场关键岗位实名制管理办法、人员配置标准和岗位职责,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人证相符、配备到位,落实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二是建成工程建设监管和信用管理平台。平台覆盖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施工行为,全程“留痕”备查,实现了建筑企业、人员、项目和信用资源共享,推动各方责任主体诚信履职,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两场联动”。市、县区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招投标等监管部门在同一个平台上办公,实现了工程项目监管全覆盖,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
三是推行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借鉴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理念,推行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形成职责清晰、组织科学、管理规范、控制严格、持续改进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新模式。2014年,该市建设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全市监督建筑工程232项,1435个单位工程,建筑面积约1181万m2,城市规划区内应监督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全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竣工工程的验收合格率为100%,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执行率100%。
(信息来源:安徽城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