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具有很强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中心,专业技术人员450多名。企业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达到3%以上,仅2014年新产品开发就达100多项,近年来已获得84项专利。
环新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强强联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现主要产品的技术、质量、销售量均居中国第一。活塞环产品国内主机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45%以上;铝包容缸套国内主机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气门座圈国内主机市场占有率51%;活塞全面替代进口,为丰田、铃木、江淮、奇瑞主机配套,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中国机械500强”、“安徽省10强”、“安徽省先进集体”、“中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被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认定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昨天再次荣登安徽100强。
2、ERP系统
公司2002年实施QAD公司的ERP系统,2015年升级至2014EE版本,实现了集团管控和全面预算管理。
3、BPM系统
公司2014年引进BPM系统,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平台的落地,不但能规范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的处理更平滑,周期缩短,同时构建起一套以业务流程平台拉动ERP及其它业务系统的 信息化架构,快速搭建起一套业务流程持续改进、优化的有力的支撑平台。
4、MES系统
公司从2013年开始实施MES系统,是一个实现车间实时产量与不良汇报,控制工序流与数据流的车间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实施,能够实时反映部门及员工绩效,自动生成看板、报表,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整个系统实施计划分为钢质环、检查、磨床、铸铁环加工、铸造、包装等六个阶段。在软件供应商上海ESUN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配合下,6月份完成了的前期业务调研、方案讨论与确定,之后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开发和集成测试, 8月中旬在环新集团展开第一期钢质环项目的现场测试和软件优化,结合车间实际管理需要,进行了软件功能、逻辑及员工操作效率方面的优化,并于9月底完成了所有程序的现场测试、系统操作手册的编制,在10月第二周进行了员工操作培训、系统基础据准备与初始化,10月第三周在M11切换试运行。成功实施后,员工在加工结束后扫描加工工票上的条码,屏幕上就会弹出相应的批量、工序等信息,在一些简单的录入后,系统就会记录下生产数、不良等信息;各车间之间的交接也通过条码扫描进行,交接员只要确认一下产品信息和数量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的手工单据;包装员在接到包装计划后,系统会提示该到未组套库取哪个批量、取多少,取错了环、数量不对,系统都会警示、锁定,防止发错环的发生。系统还会自动安排首道工序的投料计划,自动按顺序打印(装订)相关票据,甚至辅助完成铸造和绕环的排产;会根据检查的进度安排包装计划,甚至分配到包装员;计划员和车间管理人员会实时了解在制品的位置、生产进度完成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生产调整;车间的大屏幕会把管理人员关心的信息以报表的形式循环播放;质量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掌握不良的推移;设备管理人员会了解设备的利用情况;员工可以了解自己的员工效率……。
5、HRM系统
公司1999年引进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重新实施了一套新的HRM系统,实现了人才库建设、招聘、培训、考勤、保险、调动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需求。
6、PDM系统
通过PDM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图纸、工艺、PPDA等自动化生成及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7、自动、智能化投入
公司每年投入数亿元引进或自制自动、智能化设备,建成了CKS、SBS、PVD等多条自动线。
1)、多功能复合加工机
2)、椭圆绕环机
3)、成品多功能复合检查机
4)、铸造砂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
5)、活塞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6)、铸造机器人
8、两化融合项目创新点
(1)通过实施供应链系统,为企业和客户、供应商提供了供需信息快速沟通渠道。
(2)通过实施条形码,使车间在制品及时、快速反馈到ERP,从而为生产管理部决策提供最快捷的数据基础。
(3)通过将传统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与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相融合实现CKS、SBC、PVD等生产线工业化信息化控制。
(4)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入智能化生产装备,降低不良,减少加工工序以及物料消耗。
9、两化深度融合的效果:
1)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方面:
物流及仓储费用节约190万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长滞品报废节约550万
因技术改良原材料节约1200万
不良品费用节约1100万
合计每年经济效益增加3040万
2)项目实施后能源消耗与排放方面:
节约能耗折合标准煤9580吨,减少二氧化碳2.4万吨。
3)项目实施后生产计划部门将原材料需求信息及时通过ERP传递给采购部,采购部根据MRP的结果,将原材料要货信息发布到供应链管理系统,从而达到减少采购差错40%,提高合同的传递速度80%,节约仓储费用70%,节约运费50% 。通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装备智能化,降低不良率10%,减少物料消耗10%,同时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
为了完成国家布置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公司派出专人到合肥参加工信部四所和安徽省新世纪认证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两化融合贯标内审员培训,为两化融合贯标的全部开展奠定基础。 (方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