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安徽省新世纪】安徽百强企业贯标风采(2)—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热烈祝贺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荣登安徽省企业百强!
一、中盐红四方简介及两化融合贯标现状
        1、企业简介
       中盐安徽红四方(以下简称“公司”)兴建于1958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家化肥企业。2009年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公司加入中国盐业总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亚洲及欧美市场。成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在华东地区重要的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学肥料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全国首家农化服务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盐盐化工技术中心、第三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单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安徽省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有合成氨系列产品、尿素、复肥、纯碱、烧碱、液氯、液氨、液氧、液氮、保险粉、聚氯乙烯糊树脂、吡咯烷酮系列产品等。拥有多元的农化产品组合,是国内首家控失、抗旱肥生产企业。
       “红四方”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红四方”牌系列复肥是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农业部推荐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红四方”牌复肥、纯碱、尿素,“海晶”牌吡咯烷酮系列,“黄山牌”32%烧碱、液氯、聚氯乙烯糊用树脂,“乘龙牌”保险粉为安徽省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等国家。 
       公司于2009年8月开始,投资114亿元在合肥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新区,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年利税24亿元,年利润总额17亿元,成为煤盐化工一体化、产品精细化的循环经济型企业,成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在华东重要的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学肥料生产基地。 
       公司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复肥产品环保生态肥料认证。秉承生态文明、循环经济、集约高效、永续发展的方针,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持续提升公司可持续竞争力,不断增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2、两化融合贯标现状
       企业两化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盐安徽红四方作为一家综合型化工企业,多年来坚持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道路。在信息化环境下,打造生产安全质量协调管控能力、运营管控能力,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自2014年4月新世纪开始辅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运行,不断优化组织结构、部门职责、业务流程;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方针和战略目标,指导贯标方向。在实践中,将体系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不断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在摸索中前进,现已建成健全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015年2月13-14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审组进驻公司后,通过访谈、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并深入车间掌握本质贯标的第一手资料,对4个管理域、4个要素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评审。通过评审组现场评审和工信部评审专家的紧张细致的审核,工信部认可了公司在信息化环境下生产安全质量协同管控能力和运营管控能力。
       1、生产安全质量协同管控能力
        公司依照合肥市化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要求退城入园,集中力量做好迁建项目,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的融合,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分散管控的现状,促进生产、安全和质量智能化运行和协同管控,落实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稳定是最有效的化工产品成本降低途径,促进公司效益目标的实现和提高。
       在信息化环境下DCS控制系统、SIS安全仪表系统、ITCC机组控制系统、CSA机组远程监测诊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的应用为公司打造新型能力奠定了基础。根据公司新型能力情况,生产系统共计有DCS系统46套,视频监控333点,SIS系统10套,消防系统1套,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点1078点,ITCC系统2套,CSA系统2套,AMS系统1套,拥有PLC系统4套,PLC系统2套。
       2、运营管控能力
       企业信息化系统必须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发展战略,通过覆盖公司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充分整合企业各类资源,及时共享信息,消除各种信息孤岛,解决手工管理下普遍存在“单据满天飞,报表一大堆,半天找个数,还需把帐对”的业务难衔接、工作效率难提高的问题,使整个企业管理神经末梢反应更灵敏,上传下达更通畅。
       公司倡导并实践“管理求新、技术求精、质量求优、服务求诚”的企业理念,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公司运营管理的融合,解决采购、销售、财务等业务系统分散运行、信息孤立、人为操控和协同困难等现状,以财务为核心,实现业务规范作业、集成运行、信息共享,防范人为风险与损失、制度风险与损失,提高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效率和公司效益。
       二、贯标实施进度和过程
       公司自工信部提出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以来,公司以总经理方立贵为最高管理者的核心团队带领下,根据中盐总公司两步走战略部署,应用SWOT分析工具等,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明确公司面临的机遇和调整,经过与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公司的优劣势,确立了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优化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同时,紧扣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不断跟进贯标工作跟踪服务系统,及时填报相关材料;持续跟踪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博客平台、论坛平台,及时汇报公司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展情况。
       1、贯标实施过程
       (1)贯标前期准备阶段,公司开展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基本情况调查,摸底现有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梳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了解化工行业整体信息化和工业化现状,明确公司存在的优势与差距,基本掌握了红四方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贯标工作的开展奠定看基础。
       (2)公司高层领导十分重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2014年4月11日成立了以总经理方立贵为组长、各分管副总为副组长、各职能部室第一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化融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任命董事会秘书朱阳光为管理者代表和首席信息官,做到一把手领导体系,各部门紧密配合完成体系要求的工作。为能顺利贯彻执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更好地推动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公司还成立了以管理者代表朱阳光为主任的两化融合工作办公室,具体落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工作。
       (3)在最高管理者方立贵总经理组织下,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竞争优势打造需求,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和《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公司编制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指导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手册对公司发展战略、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目标和管理职责等方面作了约定,阐述了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等。手册于2014年4月27日经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实施。
       (4)在管理者代表、CIO朱阳光组织下,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以及系统梳理的公司信息化环境、业务流程和现有文件要求和内外部情景,公司编制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以下简称“程序文件”)。其中共收容《文件管理程序》、《内审控制程序》等17份程序性文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主要环节作了程序性设计。,程序文件于2014年4月27日经管理者代表、CIO朱阳光批准发布实施。
       (5)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在新世纪咨询公司的指导下,确定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案,并按方案实施优化。
       (6)2014年4月28日工作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运行启动大会,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7)公司积极开展体系培训工作,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学习;同时参加新世纪咨询工作组织的运营培训后的15家试点企业的自身互审、交流互查、外派参加工信部组织(参加北京、南京、徐州、西安等)的各种培训,内联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专家的现场指导。
      (8)2014年11月25日,中盐红四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二阶段贯标动员会在锦邦大厦隆重召开,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副主任郭楠、中盐企管部经理程修远、肥东县经信委主任徐兵、循环经济园管委会书记李克荣、合肥市CIO协会会长宋谠以及江淮汽车等十几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代表,红四方领导方立贵、梁春、董亮和全体中层管理人员参会。会上,方立贵总经理作了激情洋溢的致辞,郭楠副主任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经验交流》报告,宋谠做了第二阶段贯标运行规划报告,红四方企管部部长王道雷通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第一阶段工作。
       (10)2014年11月26日-28公司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通过自查自治,全面对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找准差距,切实达到本质贯标的要求。
       (11)2014年12月9日,外省贯标服务机构在合肥CIO协会宋谠会长的陪同下来我公司做经验交流,通过学习交流,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推行两化融合工作。
       (12)2014年12月19日,中盐红四方召开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
       (13)2014年12月30日,公司经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提交了《安徽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并得出62.17分的成绩,公司两化融合处于集成提升阶段。
       (14)2015年2月2日,公司向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提交了中盐红四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表。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过程
       2015年2月12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受理了公司评定申请,评审组于2015年2月13进驻公司后,通过访谈、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并深入车间掌握本质贯标的第一手资料,对4个管理域、4个要素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评审。通过两天紧张细致的评审,评审组认可了公司在信息化环境下生产安全质量协同管控能力和运营管控能力。
       评定工作通过两个阶段的审核,对审核专家提出的一项不符合问题进行了整改关闭,并验证通过。2015年4月3日-24日,公司通过15个工作日的公示,现已签发证书,证书编号为:CSAIII-00415IIIMS0001701。
 
 
三、贯标所取得的效果
       推行两化融合不仅能够提升生产能力,同时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实现企业由大变强,逐步促进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提升,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信息化的实现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模式上发生巨大的改变。
       1、经济效益
       从经济指标上,2010年至今,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内部实施退城入园,在这样的情景下,公司通过不断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仍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整体上升。
 
 
       2、社会效益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道路上,红四方围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集约高效、 永续发展”的方针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形成了一个循环发展的产业链。如:合成氨净化工序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了生产尿素、纯碱的原料,产生的一氧化碳尾气和烧碱又可作为甲酸钠的原料,而甲酸钠、焦亚钠又是生产保险粉的原料等。这种将上一轮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原料,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产品链的相互衔接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做到“吃干榨尽”,依托科学的手段走上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原厂区下降30%以上,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红四方作为传统化工企业中的一员,做到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手段实现转型升级来激活传统产业。一方面,它坚持发展信念不动摇,用重组保稳定,保住了合肥化工,留住了人才,稳定了就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它采用世界先进工艺,加大环保安全和自动化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化工企业的认识,用事实告诉老百姓,化工不等于危险和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建设新区,盘活了资源,为合肥化工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促进企业能力提升
       公司成功运行了ERP、协同办公、合同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基本实现了各业务环节的全覆盖;将信息化与工业装备、生产过程相融合。在新区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优化了项目管理流程,在工艺选型中,所有的生产均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能源管理系统的集成使用,实现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将电子商务与营销体系创新相融合,通过微信商务平台、红四方门户商务网站的建立,使传统的产品B2B销售模式和分销模式,向O2O模式转化,把线下产品信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提升红四方品牌的影响力。
       在信息化环境下打造的生产安全质量协同管控能力实现:PLC/DCS生产装置占总装置的比例达到87%、检化验数据上传率98%、实现SIS安全仪表系统生产装置的自动联锁报警覆盖率达100%、安全生产重点部位、设备集中监控覆盖程度达80%、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全面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原厂区下降30%以上,能耗、消耗指标低于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要求,整体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目标,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科学化。
       运营管控能力经过一年多的策划和实施,实现了:搭建并运行集团版ERP系统,实现中盐红四方及各子公司应用覆盖率达100%;产品销售和分销模式实现由B2B模式向O2O模式转化,把线下产品信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实现网上营销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