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现阶段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基础,包括制造企业在内的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要加快与信息技术融合,进行创新,但要渐进。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顺强介绍了中车正在进行的“中国中车智能2025”计划、中车正在产品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服务以及联合用户创新上做出的探索。他说,中车智能正在致力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并以数据为基础来不断改善企业的内部运营、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建议,在推进智能制造或者中国制造2025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标准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IT或者ICT企业的作用来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理事单位、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行政总裁齐学忠分享了九江石化在智能工厂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了基础,如果再有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和推动,在未来五到十年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理事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部长郑志彬介绍了华为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进展,特别是物联网的数据大平台建设。他建议政府要加快相关标准的制订,包括数据标准和连接标准。
海尔北京的首席代表陈维加分享了海尔互联网工厂的建设经验。海尔正在实施互联网+下的互联工厂计划,现已有五个整机互联网工厂,其中包括胶州空调、郑州空调、顺德洗衣机等五个整机厂,以及青岛模具等互联工厂。他建议,政府要开展样板工厂的建设来加快智能制造的推进。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会会长曲维枝、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做大会点评。
曲维枝说,当前全球制造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一定不能置之度外,但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稳步推进。她说:“德国工业4.0计划明确,政府就是创造和研究公共政策,完善基础设施,而具体的事交给企业去做。我认为,我们国家可以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但绝对不要包揽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胡启恒则提醒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多发挥引导作用,避免企业盲目追求单纯的技术先进或者装备的先进,不要一切推到重来。
陈清泰认为,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但这只是一个愿景或者总体框架,具体落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标准。另外,《中国制造2025》还缺乏在它之下的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而这个技术层面设计靠单个企业无法完成,还需要有智囊机构的帮忙。
主持人周宏仁最后做大会总结发言。他说,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给我们未来一二十年企业信息化勾勒出了一个蓝图,在技术实现上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正处于深层次的变革之中。他指出,企业信息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我们熟悉的那些东西,比如ERP、CAD、CAM等,而是要实现集成化、一体化和全方位的数字化,也就是全面的智能化。在这一轮变革中,中国的企业必须跟上,不能落伍。
本次会议上,孔翰宁院长还应邀出任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国际学术顾问。
参加当日会议的还有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兼秘书长张新红,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主任李德芳,浙江省信息化推进服务中心主任茹惠素,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山枝,中国铝业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文欣荣,大唐科技产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苏发,福田汽车集团副总裁、福田集团服务与营销总监、福田集团工业4.0小组组长宋术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信息中心处长张春林,中国烟草国家局信息中心系统处处长李林,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光磊,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处长、教授级高工江源,中材科技总裁刘颖,Gartner公共事业部高级行业总监许泳,德勤两化融合项目经理王安,IDC制造业高级研究经理王岳,北京益泰电子集团董事长安立红,中国铝业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处长闫峰,工业4.0俱乐部副秘书长童维胜,索为高科副总经理林雪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计划投资部副总经理王亚宏,浙江省经信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尚清,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服务部部长崔放, SAP中国研究院业务发展总监张晓昕,SAP高级总裁助理倪萍。以及来自百人会理事单位的代表,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NPI能力中心部长丁井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技术委员会主任龚卫峰,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剑锋,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朱律伟,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区销售总监王梓琪,浪潮国际总裁助理杨良,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特别助理张振清,石化盈科研究院副院长索寒生,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罗建平,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冶金与采掘事业部总经理熊晓晖,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赵敬鑫等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