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内容
建设完善“双创”平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进入21世纪以来,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加速突破与渗透融合,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先进互联网技术渗透应用的主战场。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既是推动“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催生新工业革命的关键一环,也是顺应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大势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准确把握了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与创新的根本动力源泉,提出将“双创”平台建设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双创”正成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支出,“双创”首要在“创”,核心在“众”。本质上,“双创”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各环节所有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转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挥制造业与互联网各领域的人才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领域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快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在实践中,“双创”的引入正在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注入新动能。典型如,在海立方、联想之星、创业公社等国内“双创”平台上,正加快催生一批智能硬件、可穿戴装备、智慧医疗设备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并加速产业化步伐。
“双创”平台在融合发展中的集聚创新效应日渐突出。互联网具有典型的通用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先进互联网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渗透,有效助推开放式、分布式、集聚化、协同化创新模式快速崛起,并催生集聚共享各类创新资源“双创”平台。目前,开放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平台、虚拟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双创”平台已经大量涌现,在推动高效集聚共享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步伐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航天二院的“天智网”平台已经带动7万多家中小制造企业“触网”发展;首钢创业公社已经成功孵化出630多家企业;猪八戒网通过开放集聚国内外500万家雇主、1000万家服务商,2015年已经实现75亿元的众包设计交易量。
挖掘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引领作用是加快融合发展的关键。历史上,电动机的发明到广泛应用经历了数十年。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也同样任务艰巨。制造业与互联网具有突出的技术差异,虽然互联网通用性较强,但是制造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技术门槛极高,这是互联网技术加速渗透的天然障碍。为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应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先行制造企业充分发挥引领带动效应,“指导意见”提出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不同行业和领域制造企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优势,通过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广泛集聚共享创新创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在技术、产品、模式与业态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在建设融合发展“双创”平台、提升融合创新发展动能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需要政企通力合作,以先行制造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大企业为基础,加快打造一批专业优势突出、创新功能完善、引领带动性强的互联网“双创”平台,集聚众智、勠力同心、协同推进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