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内容
【大会报道】吴澄:创新要有自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澄分享了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科技很活跃”这样的态势下,两化融合要有一些什么新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要求两化融合做的更有效率,科技很活跃,则要求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不要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我们需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点,然后确定如何办?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以大家熟知的“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这是美国国家基金委员2006年提出的CPS概念,它是一个在环境感知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目标是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全融合)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智能机器人都属于这个范畴,它最终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构建工程物理系统的方式。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融合的世界。
如果我们基于CPS的认识,上面各种各样的提法你就很容易理解了。两化融合是2007年提出来的,它实际上就是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不是参考美国来的,我们是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当时在党的大会上提到这个东西,理论上是正确的,最早指明重要的方向,完全符合世界潮流,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时不可能完全清楚的回答融合的内涵和如何融合的问题,现在很多新提法的出现都是丰富两化融合这样一个CPS很重要的提法,创新要有自信。这将指导我国如何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它的核心内容和路线是两化融合,作为中国制造2025,CPS是主要的内容,质量、绿色等等也都跟CPS有关。
这段时间提出来的新东西也是CPS,这些内容都是对两化深度融合具体化和选项。云计算也是CPS,智能制造是CPS,所以林林总总共性都是CPS,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特点。我们说到这里就不会眼花缭乱,其实这些内容都可以看作是对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选项,都是做的是同一件事情,用信息技术改造加强制造业。
两化深度融合将更加有成效的继续发展,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增加新的内容,增强活力。将来还会有新的名词,但两化融合指明的发展方向和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和未来还要做的贡献是长存的。
(以上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