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省各市纷纷出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力措施,掀起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序幕。
合肥市制定《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对列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技术改造项目,最低可享受设备投资10%的奖补,机器换人项目可享受设备投资12%的奖补,智能化改造项目最高可享受设备投资20%的奖补。对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技术改造项目,分整个工厂、整个车间、整条生产线三种类型,从项目完工投产下一年度起,连续5年,由市、县(市)区、开发区将财政贡献增量中实得财力,前3年分别按100%、80%、60%奖励企业,后2年均按50%奖励企业。
芜湖市出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综合奖补政策,“十三五”期间,对上一年度已完成的技术改造设备投资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进行奖补。奖补标准:一是按设备投资额的10%予以奖补。其中,认定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15%予以奖补。二是按地方实得部分新增税收最高不超过50%的比例予以奖补。
蚌埠市出台《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实施办法》,对技术改造项目,从企业完成技改投资当年起连续三年,参照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分别给予60%、50%和40%补助。
阜阳市出台《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奖补。对技术改造项目,根据技改后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按照第1年100%、第2年60%、第3年40%的比例等额奖补。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的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给予奖补。对引进经省级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企业,按首台(套)购价的3%给予奖补。
在各地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一季度,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实现“开门红”,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250亿元,同比增长14%,比工业投资增速高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从区域看,皖北地区六市投资增长最快,同比增长50.8%,高于全省平均36.8个百分点,其中淮南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9%,蚌埠、亳州、阜阳等市技改投资增速均超过50%。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经济圈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1.5%、18%,高于全省平均7.5和4个百分点,其中合肥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5%,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
(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