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原始创新方面抢占未来高点”“下大力气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合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基地”……1月23日,在合肥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如何下好创新“先手棋”,如何把合肥“创新之都”的牌子打出去,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这两年,中科大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都蕴含着生机勃勃的‘合肥力量’。 ”董永东代表说,前沿交叉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离不开高性能计算的支撑,建议合肥尽快建立一个高性能计算平台,为更多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合肥科教基础好,有着肥沃的创新土壤,无论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还是在产业创新上,都是全省的龙头和标杆。 ”刘志峰代表表示,对于合肥来说,创新能力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打造“创新之都”最缺的还是人才,应围绕合肥的主导产业,对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把人才留在合肥,并通过高端产业平台吸引人才。
“打造‘创新之都’,不仅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高技能人才。”高青代表呼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工匠精神推动我省制造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来源自: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