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安徽省新世纪】2017年安徽制造强省建设推进情况

       2017年,是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省战略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为建设制造强国写下了安徽答卷、作出了安徽贡献。全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9%,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创近三年来新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制造强省的六个总量指标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4%,利润总额增长19.7%,企业总数达20449户,技术改造投资达7300亿元,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87,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38%。

回顾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万人大会营造氛围

       历经几年谋划,通过不懈推动,时隔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制造强省”建设万人大会,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李国英主持会议,省领导信长星、唐承沛、花建慧、方春明、李卫华出席会议,会上印发了《安徽省推进制造业发展有关政策文件汇编》等,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会后立即启动“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进万企”宣贯活动,合肥、宣城、铜陵等市先后召开制造强市大会,共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34项,有效的形成了叠加、互补和示范效应。我委会同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为期三天的制造强省建设专题培训班,全省工业战线约180余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为加快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谱写“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加好油、充好电、卯足劲,全省上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精编方案强力推进

       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我委举全委之力,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编制了《安徽省制造强省实施方案(2017—2021年)》,绘就制造强省建设的新蓝图。方案围绕制造强省主题,聚焦高端、智能、绿色、精品和服务型“五大制造”,着力构建“三大四强”发展目标、五大关键支撑、“7+5”重点产业、“五+”发展路径的“四大体系”,是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施工图、我省制造业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推进制造大省和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整合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各项工作,印发了《实施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2017年工作要点》,对制造强省各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定期调度、协同推进,有效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工作向纵深落实。

       三、资金政策保证实施

       省委、省政府不仅注重“制造强省”建设的顶层设计,而且“加减并重”拿出真金白银支撑制造业企业发展。做加法上,印发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三重一创等一系列“政策10条”,拿出10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其中制造强省政策10条,以“后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升级、企业培育、要素保障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共拨付23.7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至2599个企业(项目)。做减法上,在2016年“降成本20条”的基础上,推出“降成本新10条”,全年将降低企业负担1000亿元左右,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环境,并有效提振了制造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同时聚焦“三重一创”建设,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中国声谷建设“政策10条”,研究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推动设立中国声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亿元、基金50亿元。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顺利开工,京东方10.5代线正式投产,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实现量产。

       四、政策入企全面宣贯

       坚持省市联动、形成合力,结合省政府“送政策进企进园”和我委“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我委开展“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进万企”宣贯活动,成立8个制造强省政策宣讲组,采用“五个一”(一本书、一场会、一席谈、一线看、一盘棋)的方式,赴全省16个市开展政策宣贯,共举办集中宣讲会30余场次,对接企业2万余家,实现了全省“各市县(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三个全覆盖。各市县(区)经信部门协同联动,通过专家解读、访谈专访、宣讲走访、网站宣传、微信推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讲,共走进各类开发园区62个、开展各种形式宣传解读600余场次,参会人员达3万余人次,累计编印发放政策汇编3万余册。同时,注重通过省内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广泛报道,刊发原创稿件200余篇,“安徽制造”话题引发社会热议,宣传热度持续升温,惠企政策深入基层。

       五、试点示范引领带动

       目前,我省已形成“城市(区)—基地(集群)—特色小镇—企业(家)”的四位一体区域试点示范格局。一是会同合肥市顺利通过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考察组的调研和评审,并获工信部批复,合肥市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方案已由省政府正式上报国务院。二是组织推荐优秀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创建第八批国家基地,督促我省11个国家基地认真准备国家基地发展质量评价,两项工作均获佳绩,安徽的国家基地先进经验被编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度发展报告》典型省份篇章。三是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工作,优中选优、重点培育、积极争取,合肥市的“中国声谷”被纳入工业化信息化部开展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个试点之一。四是开展我省工业类特色小镇初评工作,参与发展改革委联审,争取无为高沟电缆等6个工业类小镇获评我省首批特色小镇,占全省总量的24%。五是积极开展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申报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制造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推动我省制造业做优做大。同时,开展制造业10强县(市、区)、10快县(市、区)考核认定工作,将由省政府进行通报表彰,以激励先进,促进制造业做大作强。

       2018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制造强省建设为核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有关精神,在“三个新”上着力: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指挥棒作用,坚持任务导向,强化调度考核,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制造强省建设持续推进的新动能;围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等培育争创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点上开花、面上推广,打造安徽样板,形成安徽制造提升可复制的新经验;推动制造强省向基层延伸,针对县(市、区)、企业和企业家,表彰一批先进典型,继续营造制造强省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齐推共建制造业发展的新局面。

(皖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