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两化融合已经提出十一年了。自2002年11月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将信息化列入“五化”,提出两化融合概念,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转型道路一直在摸索中前进。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过程,也是我们对信息化认识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如今,在数字经济崛起的背景下,更是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推进两化融合的新要求与新部署。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与十七大提出的两化融合、十八大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一脉相承,标志着两化融合进入了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这为新时代新阶段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两化融合迈向新的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是一个反复迭代、动态优化、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通过终端设备的持续接入,工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复用,开发工具的丰富完善,创新应用的逐步推广,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充分考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聚焦融合重点,突出平台体系建设,注重夯实平台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平台运营能力,加快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与工业APP培育。
因此,作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会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调查和评估,遴选一批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宣贯培训、试点示范和经验推广,协同推进平台发展。
其次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发挥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核心作用,突破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培育5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一批能够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再次要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支持龙头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床,开展适配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验证,为平台产品提供测试评估服务,规范平台发展秩序,推动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加快平台落地应用。
推动百万工业企业上云。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聚集区落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产品、生产装备、研发工具、运营系统、能力交易等数据和业务系统上云,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
最后要培育百万工业APP。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在重点行业领域逐步培育一百万左右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
发挥数据作用为数字经济加速
除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之外,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也是2018年的工作重点。
在打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方面,要全方位注意构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工控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宣贯工作,继续普及推广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攻击防护、漏洞挖掘、态势感知、监测审计、云平台隔离、安全统一管控等安全技术研发;支持建设全国在线监测网络,应急资源库,仿真测试、信息共享、信息通报平台(一网一库三平台),提升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保障能力;鼓励地方筹建地区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级技术支撑机构实现对接;选择3~5个基础较好、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地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研究产业发展路径、机制和模式。
强化“软件定义”与“数据驱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研究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软件行业“放管服”改革,做好财税政策的接续性工作;继续开展中国软件名城提升行动,完善创建机制顶层设计和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支持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国产优秀工业软件展示对接活动;制定发布《关于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组织拍摄《中国大数据》纪录片;研究制定促进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除此之外,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深化云计算应用落地也是工作重点之一。首先要加强国发〔2017〕40号文宣贯力度,制定出台推动地方发展的文件,推动组建联盟组织,扩大覆盖面。推动设立新型专项,实施技能提升工程;聚焦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消费及新型信息产品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全面推动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深入与普及;研究制定推动“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指南,加快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务实推进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区块链、边缘计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