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安徽省新世纪】原副部长杨学山:数字化转型不是数据怎么用而是没数据!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荣誉顾问杨学山在2018(第三届)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杨学山教授就大数据产业重点落实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报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谈下认识,为什么大数据产业发展要把企业数字发展作为基础。二是着眼当前,要具体落实到企业业务流程中。三是面向未来要抽象提升到数字值。

图片1_副本

       一、大数据发展在中国经历了7、8年时间,为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就,特别是在座的企业为此做出了贡献。但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还没得到重视,就是整体的大数据产业要把重心转到企业的社会化转型上来。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一定是跟大数据产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面临转型。这个转型从宏观的方向看,就是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转变到高质量发展。谈到高质量的发展,就是如何保证供需平衡,全要素生产力、品牌力提升,引导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落实到经济最小的细胞就是说要把企业质量提升上来、劳动生产力提升上来,创新水平提高上来,而今天就有一个专有名词就是数字化经济转型。要把数字落实到企业发展过程,要把数字化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高质量发展在今天的标志就是数据化转型。

       二、大数据产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为社会创造和贡献的价值。各个产业与大数据深入融合才能使得大数据产业建立在雄厚的基础上。如果大数据产业不能找到这个雄厚的基础的话,那么大数据产业就发展不大。另外大量的投入就会消亡和浪费。所以要把企业的数字化作为大数据产业或者大数据企业发展的重点。这几年来,我(指杨学山教授本人)一直关注企业的变革,但是在中国发现千万的企业仍然处于1.0、2.0时代,处于3.0的时代还是很少数(注:我也是这样向杨部长汇报的,这个我指合肥市首席信息官协会会长宋谠,所以说,两化融合自评估系统的四个阶段统计的数据是不准的)。最近两个月有个事对我触动很大,最近去了一家企业,这个企业虽然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但其中一道工序就是很落后。然而这一道工序投入并不大, 国内也有很多企业能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这家企业老板不知道。对此,杨学山教授认为,今天中国的企业,90%以上的企业都需要转变,而核心的困难在于缺少数据。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把国内经济向数字化转型,市场十分巨大。这就需要生产过程、业务流程等过程一个个变成数字,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竞争力提升。

       三、面向未来,怎么发展,怎么提升?大数据是一个生产流程中抽象提炼的过程。需要把动作的过程、运行的轨迹,变成共性的东西,反复求精,变成数据上升值。把成功的经验变成可复制的东西。我们在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中,总是有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典型容易、推广难。但这样一个一个的上升值,才能变成可重用的东西,推广就有了基础。大数据企业的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挥发展,在竞争中也有了基础。当然,大数据产业要把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不是数据怎么用而是没数据。但这是事实。大数据要做这样的转变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正道。

(钱静静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