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皖北:正加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皖北六市完成GDP2424.6亿元,增长10.2%,全区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消费等经济指标增速均快于全省。如今,皖北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高标准承接产业转移,活力迸发,已成加速崛起典范、投资兴业热土。
  亳州,这个以中药材闻名的传统农业大市,如今不再仅仅依靠中药经济。“汽车产业力争在10年内总产值超过400亿元”,日前,亳州市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
  据悉,亳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定位为:皖北乃至中部地区汽车生产基地、全国知名微车生产基地、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商务贸易基地。未来10年内的发展目标为:2023年,实现“3553目标”,即亳州市汽车整车产能达到35万辆,新能源车产能5万辆,专用车产能3万辆,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商务贸易中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若在规划期内成功引进其他微车企业,则2023年整车产能将达50万辆,地区汽车产业总产值将超过400亿元。同时,在江淮安驰带动下,2023年,实现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系统之一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拥有较全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紧邻亳州的阜阳市则正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据阜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阜阳市将实施8项重点工程。
  “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在重点行业、重点园区的产业中选取信息化建设应用先进典型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每年开展一次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认定,到2015年全市80家左右企业进入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0家进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个县(市、区)进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制造业强化工程,支持一批重点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围绕产品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集成化升级改造;以及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工程、小微型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等。
  再来看看安徽最北部的城市———宿州。如今,宿州在推进产城融合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积极探索“产业导向”的城镇化之路,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产城一体已成为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的特色品牌。产城融合是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去年9月,宿州市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安徽省政府、中国皮革协会共同签订了“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共建协议,这标志着宿州市打造制鞋产业新高地,有了更大的支持、更广的空间、更高的追求。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产城互动互融,围绕“建设产业基地、打造产业新城、培育区域品牌”的思路,以城市整体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城为纽带,以人口为支撑,促进“产业集聚化、人口集中化、功能复合化、保障完善化”,走出一条制鞋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目前,宿州制鞋产业城已吸纳5万多人就业居住,一大批新生代产业工人实现了“在园区就业、在城区安家”的梦想,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现代制鞋产业新城逐渐形成。
  崛起之地、投资热土,皖北在加速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迸发的活力已向我们证明了其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