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安徽省新世纪】两化融合新世纪 新年韶华前行(二)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第一个区别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数字化的初级阶段,而企业数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更高发展阶段。其实,回顾中国企业20年信息化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20年主要解决的是“数据可视化”。这个使命,可以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肯定地说,华为是数据可视化解决的最好的企业,几乎所有业务流程,包括IPD、LTC、ITR等核心业务流程,也包括财务和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等支撑业务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可视化。我是说,在具体的,底层的业务流程活动层级都实现了数据可视化。达到这种可视化程度的企业,至今在中国也是凤毛麟角。如果把基于信息化软件的业务(数据可视化)和基于手工的人工操作的业务(非可视化),进行对比,可视化程度超过50%的企业,很难说,在中国总企业数的占比也超过50%。就我在一线的观察,数据可视化的企业数量远没有这么乐观。
        从数据可视化的质量看,则更不乐观。数据孤岛至今仍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普遍存在。数据虽然可视,但在企业层面,目前还是局部业务可视,局部组织可视。在工厂层面,还是局部工艺可视,局部设备可视,局部物料和质量可视。在企业高层经营会上,一堆分析数据,但几乎100%是滞后的,是作为经营结果出现的事后的数据,而非事中的数据,更不是事前预测的数据。为什么,因为缺乏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连贯性和可追溯性。

        就数据可视化质量而言,还有一个更隐蔽,更深层的问题:在企业经营分析会上,普遍的场景是,经营财务数据都可以通过BI可视,都是漂亮的大屏,很多企业称其为数据驾驶舱。但老板追问数据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这个季度新品销售贡献率下滑,为什么会出现大客户流失,为什么这个月退换货会增加,在回答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背后的能力支撑时,就再也没有数据可视,就只能凭一张嘴来解释背后的原因了。就是说,我们的订单、物料、计划等结构化数据已经可视,但我们的业务流程,我们的组织支撑,我们的岗能以及我们的业务绩效等数据还远远没有实现可视化。CRM系统中有大量客户数据可视,但CRM系统并没有真正实现客户价值模型可视。

图片1

        在企业数据可视化之上,信息化的更高发展阶段则是数据的可分析和可预测,再一个更高发展阶段则是数据的可增值,数据能带来价值增值,能用数据赚钱。设备数据的采集,进入SCADA,是数据的可视化,但如果从SCADA再能进入工业AI分析系统,或设备数据采集直接接入工业物联网平台,平台如果有工业AI分析功能,能告诉企业设备的OEE值变化,设备最佳使用曲线,设备最佳能耗曲线,能告诉企业设备什么时候需要换件,什么时候需要预防性维护,那么这个就不再是企业的信息化,而是走向企业的数字化了。很显然,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需要业务建模和数据建模,需要新的分析工具,具体说,就是需要大数据,尤其是工业大数据的建模方法,需要能揭示工业机理的算法模型,需要工业AI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实践,企业才有可能从可视化基础上,实现业务的预估、预报、预警、预防,才能从事后追责走到事中控制,进而走到事前预测。

        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第二个区别

        企业信息化是IT自己在玩,有点像陆军单兵种作战,而企业数字化则是IT和OT一起玩,是多兵种联合作战。在过去企业信息化漫长的时间里,搞IT,搞计算机,搞软件的,和搞工艺技术,搞设备自动化的人,都是各自分家,单独作战,严重点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据说,GE自动化部门的工程师说,我们部门怎么最近来了几个软件工程师。在企业数字化时代,IT要和OT接触,要发生化学反应,要融合,并携手走向DT。一个非常向好的实际场景是,目前有些先进企业的数字化规划,不再是IT部门独自开展的软件实施业务,而是IT部门、自动化部门、业务数据分析部门联合开展的业务:高度自动化规划与深度数字化规划,与局部智能化规划,与管理精益化规划并行统一,共同指向企业最高目标的达成,指向企业最高战略的实现。

        企业数字化所要求的多兵种联合作战,不再是一个或几个业务模块的系统实施,而是企业数据的纵向和横向的全部贯通,是企业内部数据与企业价值链上下游数据的贯通,按照安筱鹏先生(原工信部信软司70后副司长,现下沉到企业)的说法,就是实现一个企业数据的自由流动。企业信息化主要是聚焦在ERP、CRM、SRM、PLM、MES和WMS等领域,而企业数字化则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一端从客户或终端消费者的洞察,由洞察而产生的全息数据画像出发;另一端从产品竞争力数据出发,从产品最大限度应用智能技术的数据出发,从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数据出发,从装备和工模具实现高度自动化和设备互联互通的数据出发,从两端倒逼大供应链,倒逼产销协同的数字化建设。SAP最近着力推广的IBP(集成业务计划平台),其深层意图就是在大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上提供一款高端的云服务产品。

        亲爱的朋友们,写到这里,我不禁生出这样一种感想:在信息化浪潮中,一波一波,我们一直都是跟随。在新的数字化浪潮中,我们会不会奋起直追,即使不敢贸然说引领,但至少我们中国企业是不是能和先进的外国企业并驾齐驱。

(小 凤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