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老的内容

老的内容

纵观政策演变,洞悉两化融合先机

   2012年,对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第一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相继通过验收,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了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2012年,也是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认定工作元年,相关政策陆续推出,同年,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与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继续出台大量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相关促进政策。
   一、 两化深度融合有了明确“十二五”目标,信息安全被空前重视
   2012年6月,国发(2012)2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了“十二五”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具体目标。包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若干意见》还提出了要从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和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五个方面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若干意见》中,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国家层面空前重视,信息安全首次与信息化并列提出。
  《若干意见》将成为各地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方向与目标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将促使各地对重点领域安全加强管理,对保障能力加强建设,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问题有望更好的得到解决,有利于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企业也应根据《若干意见》主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减少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我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想也体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求当中。
   十八大报告中对新“四化”的论述已经客观上要求信息化与另外“三化”相融合。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对工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间接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要加快深度融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二、 从推进工业转型到评估和项目支持,两化融合推进政策走向全面深入
   工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引领2012年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发展方向。继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后,工信部积极落实规划要求,于2012年元月发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两化融合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六大要素之一,后于2012年7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同时提出《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两化融合深度行”成为6项重点活动之一。
   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是2012两化融合推进政策重点,是“两化融合深度行”主要内容之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在2012年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启动会上对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历程与未来做了精炼的总结:“2009年至2011年底,信息化推进司会同相关司局,重点在行业层面开展了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探索,分两批在钢铁、冶金矿山、化肥、纯碱、水泥、电解铝、重型机械、机床、轿车、商用车、造船、造纸、家电、棉纺织、服装、肉制品加工和乳制品等17个重点行业,试点开展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两化融合评估工作要逐步走向体系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开展评估理论体系完善和标准制订工作,二是全面开展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两年内实现对主要产业领域的全面评估覆盖,三是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等级认定工作,四是开发建设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平台,五是完善两化融合评估认定实施组织体系”。
   重点行业与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全面展开。2012年10月,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协助开展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与要求,并指定了18个开展评估的行业和承担单位。同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并同时发布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释说明、及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统计表。可以预见,未来省以下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将逐渐展开,尤其是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水平评估与经验总结还将对全国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平台及认定评估实施组织体系将在各地逐步建立,这一行动将使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更加务实,未来区域、行业与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有望成为年度行为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展开,第三方服务机构相关业务也将随之得到更快速的发展。